Business School
博士后资讯
手机:13521943680
电话:010-62904558
访学感想分享:MBA校友牛津大学“高级战略领导力”访学记
每一次的突破,都是一次心灵的飞跃,每一次的领悟,都是一场思想的盛宴。2023年英国牛津访学项目,让我们开启了智慧,更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与世界对话。以下是各组代表的访学感言。
第一组小组感想
首先,我们被深深地吸引了的是那份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学者们的勤奋精神。无论是历史悠久的牛津大学,还是世界领先的帝国理工学院,每一处都充满了智慧的气息。在那里,我们感受到了学问的严谨和研究的热情,同时也被大家的勤奋精神所感染。接下来,课程的内容让我们深受启发。“中国科技景观及其与西方的差异”课程让我们对中国在科技领域的突破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们看到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巨大潜力。“如何打造亚洲品牌”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品牌打造的重要性。比起书本知识,更珍贵的是我们在这次访学中结识的人。这是一次人文交流,也是一次思想碰撞。
MBA1908 高晨:有幸参与华东师范大学高级战略领导力项目,并体验了这次访学牛津大学哈里斯曼彻斯特学院的经历,我深深感受到这次访学对我思想的冲击和颠覆,同时,也明显地感到了自己知识视野的拓宽和深化。每一位学者、每一个同行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开放思想、真诚热烈的态度与共同的追求,使我深感瞻仰和亲近。回想起这十天的访学,它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开阔了我的眼界,也让我建立了更广泛的人际关系。真心希望我能将这次珍贵的学习和体验装备到我的专业领域,能够以更开放的视野,更成熟的思维,去应对更复杂的职业挑战。总的来说,这次访学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是一次对我视野开阔,专业提升有显著影响的经历。
第二组小组感想
这次访学对我们所有组员都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让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英国文化、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氛围,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还结交了很多新朋友。
通过聆听不同类型的讲座,与不同背景教授的交流,我们了解了职业管理、战略创新、全球供应链挑战、品牌管理和金融科技全球监管环境的相关情况。在牛津大学,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学术研究的严谨和深度,教授们在教学和研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们身上充满着强大的人格魅力:牛力博士的智慧幽默、南希老师的热情奔放、谭保罗教授对于教育事业的坚守都令我们感动。牛津大学的学院制度和历史文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学的厚重和独特。
英国人民非常友好和热情,他们注重礼仪和文化传统,尊重对方的意见和感受,在路上遇到陌生人,他们都会向我们投来灿烂的微笑。非常感谢学校精心组织了这次英国访学,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让我们更加自信和开放。
MBA2009 马凌:这次访学使我了解了英国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让我对英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英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我们在伦敦参观了著名的白金汉宫、威斯敏斯特教堂、英国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这些建筑都带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英国气候宜人这里的公共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捷,商业零售体系发达,我也体验了许多当地的传统美食,我品尝了正宗的英式早餐、下午茶和传统的烤肉晚餐,这些美食味道独特,充满了英国人的日常生活气息。
在牛津访学期间,我参加了各种讲座、研讨会和学术汇报,令我最为感动的是有一位77岁的谭保罗教授帮我们讲授《如何创建亚洲品牌》,讲座全程1个半小时他是站着帮我们授课,思路清晰,精神矍铄,我们问他保持活力的秘诀,他告诉我们:“Never stop working. Never stop learning”。
总的来说,这次访学让我收获颇丰。感谢主办方的贴心服务和团里老师、同学的互帮互助,我相信这次访学经历将会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指引我走向更加充实、精彩的未来,我的人生充满无限可能!
第三组小组感想
有幸参加了这次为期十天的英国访学之旅,认识了一群可爱有趣的小伙伴。从深夜机场的相遇,到清晨离开学院的惜别,在这十天中大家一起经历了许多。无论是在伦敦街头体验城市节拍,还是牛津课堂中脑力激荡,或是剑桥游船上聆听历史讲解,这次访学之旅都将是我们难以忘怀的一次经历。在伦敦,大家一同体验了大英博物馆历史的厚重、特拉法加广场街头艺人的随性 、观看了白金汉宫庄严的换岗仪式、乘船游览了泰晤士河两岸的风景、聆听了圣保罗大教堂的晚颂、还打卡了格林威治的本初子午线,也在帝国理工的企业实验室感受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和跨学科合作精神。牛津的学习课程也是精彩丰富的,学校为我们准备了雄厚的师资力量。一共有9位老师为我们讲授了课程。从战略、金融、供应链、后疫情到创新、市场品牌、消费心理,内容充实。每个人都沉浸在课堂中,并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大家还一同游览了布伦海姆宫和城市漫步,感受英国的文化和建筑。课程最后一天来到了剑桥,学习了数字资产及全球监管对金融科技的影响。剑桥值得打卡的地方当然少不了,有人去寻访徐志摩的诗句,有人去找寻牛顿的苹果树。坐一坐游船看看河两岸美丽的校园也是不可错过的。在这次访学旅程中我们还有许多难忘的瞬间,比如一同挑灯夜战准备小组演讲、失而复得手机的庆幸,意外收获牛津傍晚彩虹的惊喜……这都将成为我们珍贵的回忆。
时光匆匆,为期十天的访学之旅已圆满落幕,小组成员对此次行程的课程、参访、文化体验也都深有各自的体会和感想想要分享。
MBA2205 张宁:一直想去英国看看,这次访学愿望终于实现了。这次访学让我对英国的历史文化有了切身的了解。首先是在牛津Harris Manchester College的教室、教堂、宿舍和食堂,建筑本身就在无声地诉说着历史。在伦敦有和同组的小伙伴去酒店附近的教堂,因为是上午的缘故,里面并没有多少人。在墙壁上却看到一块块的小石板,竟然发现有块小石板上写着某人曾在牛津的All Souls College学习。当看着小石板上刻的17xx年,或者18xx年,感觉历史就在眼前。英国的文化传承还是很到位的。布伦海姆宫里面的器具、摆设,都展现着文化的传承。这得益于其国内的政治相对稳定。和小伙伴们讨论的时候,想到中国,朝代兴替,外敌入侵,抗日战争,中国的政治动荡对文化的传承是很不利的。也让人倍感珍惜现在的稳定环境,希望在此基础上能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印象深刻的还有77岁谭保罗教授的课程,其著作Advanced Brand Management已经出到了第三版,希望能像他一样Never stop working。
MBA2208 齐国艳:很幸运可以参加这次牛津访学项目,来体验它的多元文化和前沿学术交流,这种国际性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们提供合作和良好交流,拓展视野!并且牛津方还提供丘吉尔庄园参观,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庄园的历史氛围,走近伟大的名人,欣赏珍贵的文化遗产!
MBA2207 黄卫立:整个课程安排丰富紧凑,涉及面也非常广,对于高级战略领导力的打造从多个角度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小组课题汇报展示,同学们也深度参与其中,结合课堂所学的供应链管理战略等理论。参与过程中党老师提供多次指导,对演讲内容和ppt框架提供了诸多建议。演讲完成后,牛力博士根据所讲内容提出了尖锐深刻的点评和意见,闭环我们整个汇报环节,引发思考。未来我们对于某些案例的分析思路,也可以从更具有预见性的角度出发。比如,已经达到了某种条件,头脑风暴一下,设想在那之后的发展趋势,并通过现有的一些事实材料加以验证判断。
MBA2205 伏妤:Chris老师十分了解中国,在他的课堂里,我们从疫情下的辞职潮开始一步步分析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近年来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了解悄然解雇和悄然雇佣的现象,学习如何重建工作方式和工作系统。也从他的视角,辩证看待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问题,“任何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是他在这堂课程里给我留下最深的感触, The crucial thing is never stop thinking。
第四组小组感想
刚到牛津入住的那个下午,一轮美丽的双彩虹高悬牛津的天空,据说在阴晴不定的英伦遇到这种天气,会有美好的事情要发生。而在牛津的短短1周内,果然让我们体验到了智慧之泉的美好。我们前后听了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弗大学等多位教授的课程分享,不仅高强度地提升了大家的英语水平,也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了英国顶级学府的教学风格。其中,幽默风趣的牛力博士、年轻帅气的卡米尔博士和德高望重的谭保罗教授、用巧克力、零食来阐释市场心理学精髓的南希教授、口语一流并能无缝听懂的塔齐布教授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行遇到的艾兰沈先生以及凯文欧两位华人老师,更让我们看到了华人在英国的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
MBA2210 向宇:牛津访学的行程很短,学习的节奏也很快,我提前做了大量的功课,将牛津的39个学院和他们的核心古建筑、有趣的历史和传说、在牛津生活过的中国名人、外方教授往届课程的信息等等都做了梳理,并整理成50多个文件,一一分享给了同学们。
在牛津,我们组织了一个晨跑队伍,每天迎着早晨6点的朝阳,在古老的牛津街道慢跑,并沿着泰晤士河穿行,不仅仅抓拍到了粉色朝阳洒满圣玛丽钟楼和拉德克里夫圆顶的壮观时刻,也曾在泰晤士河边的大草坪上跳出了最美的图形。此外,空隙时间我也快速打卡了牛津大学的30多所学院;并在牛津800多年的草坪酒馆和皇家橡树酒馆、正宗河头酒馆品尝了地道的牛津风味和饮食文化。牛津,是钱钟书深度学习4年的地方,也是一个图书馆和书店比饭店还多的地方,我来了,我学了,我走了,泰晤士河畔的朝阳与翠柳将伴随着牛津的钟声永远地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MBA2210 唐懿婳:荣幸能参加本次牛津大学访学项目。参加访学与个人旅游最大的不同在于访学项目是一个可以进入到世界一流学府进行学习,与顶尖教授开展学术交流的机会,能够开拓视野、扩展知识面、了解到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在10天的访学课程中,我们从商业战略如何落地,金融/科技/供应链等诸多领域的全球挑战,到品牌创新,营销与品牌管理等方面做了探讨与学习,开放的氛围,跨领域的交流令人收获良多。在访学行程安排上,项目组老师和组长们也照顾到了大家方方面面的需求。出行前有详细的课程安排及衣食住行提醒,课程中有专职中文翻译和教材辅助学习,每段行程中有贴心的小提示,可谓细致入微,让我们一行48人安全愉快地完成了访学项目。
MBA2210 陈英:此次访学之行,如同梦想照进现实般的感觉。如果说去英国旅行我也能看到街边的风景,可访学和旅行所看到的却是迥然不同的。首先,感受同学们的精彩分享,聆听教授们的精彩授课,这每一种学习都让内心更加充实。其次,住在学院的宿舍,在食堂用餐,学院里上课亲临其中,更能作为学子的身份去感受他们的学习生活。最后,每天充实的行程安排,和队友们争分夺秒地去打卡每一处值得去感受的景点以及餐厅等聆听队友们的介绍跟着走到哪里都是受益匪浅。访学不仅让我们享受了旅行的快乐还带给我们了归属感。同时打破了对梦想遥不可及的念想,在追梦的路上更有信心向前走。
MBA2202 曹欢欢:这次访学英国的经历是我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旅程,对于英国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牛津的历史建筑、伦敦的华丽宫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深感英国人民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此次的高级战略领导力项目,有幸能够聆听世界名校教授的分享,这些世界级的学者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品牌、市场营销、供应链、战略创新等课题,他们的授课不仅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也培养了我开放和多元化思维模式,拓展了思维的边界。漫步在历经百年风雨的校园,我感受到了牛津大学的学术氛围和严谨的学风,也深深被其悠久的历史底蕴所折服。感谢辛勤组织的老师们还有优秀的同学们,尤其是我们四组的兄弟姐妹们太靠谱了,总而言之这次访学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第五组小组感想
经过十多天异国他乡短暂的相处,我们从最初相识的陌生到最后分开的不舍,满满的情谊在流转。在伦敦,我们肩并肩走过数不清的街道,解锁一个个未知的地图。在牛津,我们一同徜徉知识的海洋,携手探寻古老的建筑与小店。每一个脚印背后,都记载着我们一路的欢声笑语。感恩相遇,最有爱的第五组。
MBA2203 杜柳:红色双层巴士带领我们穿梭在阴晴不定的伦敦街道,看着路上行人悠闲惬意。三天的伦敦文化之旅,不仅让我们领略到极具特色的各式古老建筑之美,更让我感慨文化与艺术无国界。曾驻足在梵高的向日葵前,也曾流连于异域风情的小店中,走过的路,皆是风景。在牛津和剑桥一周的学习课程,无论是营销和品牌战略,还是金融与国际化等主题,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多元化的理解。感谢经历,伴人成长。
MBA2212 王乐逸:此次访学之旅,让我既感受到文化的熏陶,也收获了心灵的启迪。我们在泰晤士河畔眺望伦敦眼,在喧闹繁华的十字街头听着大本钟低沉的声响,在国家美术馆欣赏了世界名画,也在大英博物馆赞美叹息文物的美丽与流失的可惜。而牛津的课程,也非常生动有趣,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思路和视野,与教授们的互动交流和同学们的思维碰撞,也让我收获满满。
第六组小组感想
这次牛津访学的课程安排得非常棒,有战略、国际化和领导力、品牌和营销、另类金融,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帝国理工学院大学生创业中心,这个排名在英国第一,欧洲前三的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了解了中心是如何帮助大学生创业,当天的课程还安排了VC公司Cell Capital的三位负责人来介绍如何挖掘初创企业,协助企业共同成长。课程关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引导我们深入思考商业的本质,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培养宽广的视野和善于沟通的能力,提升管理的技能。
MBA2003 黄启迪:
能参加这次牛津访学项目感到特别幸运。访学课程组合满足了来自不同行业背景同学们的需求,跟ECNU的MBA课程紧密结合,而且授课的教授都是行业最顶尖的教授和研究者。不仅注重实际应用,更深刻地帮助我们开拓思维,通过实际案例,了解企业成功的秘诀,同时也学会在挑战面前保持冷静与创新。与我们MBA的SLOGAN “视野宽广 厚文重义”相当契合。
MBA2207 严彪:飞跨欧亚大陆,穿越本初子午线,我们来到伊希斯河畔,脚踩年代悠久的鹅卵石路,穿梭在哥特式和罗马建筑群中,聆听到整点的钟声飘荡在拉德克里夫图书馆的巨大穹顶之上,它似乎在诉说着这座古城的历史,置身其中令人着迷和陶醉,大家仿佛像是刚习得了神奇的魔法,感受到了这座建立在学堂之上的城市所带来的脉动频率和智慧共鸣,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享誉盛名的牛津大学。古老城墙内,神秘塔楼中,方寸课堂上,讨论的是战略创新、数字时代下的领导力、新兴科技、全球供应链的风险、品牌营销、全球化货币金融体系等当下全球热门的话题,古朴典雅的氛围与现代超前的智慧产生了极致的反差感,令我们无法忘记这几天所思所想所学,此行受益匪浅,也更让我懂得了求学路上永葆谦卑与敬畏之心。
牛津访学标志着我们在学术旅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访学虽已结束,但这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访学期间获得的学术见解将会成为我们未来继续学习的基石。我们会带着这些财富回到自己的从业领域,继续探索和创新。